分享组织音乐结构的方法和创作经验
我们都知道,强大的吸引力、可唱的旋律或稳定的韵律样式是形成值得回忆的歌曲或配音作品的必要条件,但结构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当我们处在制作音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清空脑子,捕捉转瞬即逝的想法和灵感。这就意味着实验,不断写下自己的想法,无需担心作品的结构问题,通过歌曲以多种方法来发展主题。最终,到工作进程末期,我们会得到许多优秀和糟糕的“片段”,这些片段有着独立的价值,它们的拼接只有两种结果:好或不好的结果。而这就取决于结构。 在编写完所有的旋律、重奏、复调、副歌和主歌后,我们对取得的最终成果感到满意。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令人震惊的音乐作品,迫不及待地进入混合等最终步骤! 那么,为何我们不作品“休息”一天或数天呢?这对其最终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 我们为已经完成的工作感到骄傲,我们为整个工作过程而疯狂,持续工作数天时间。于是,我们可能会很不耐烦,想永远“结束”这个过程,将其上传到网络上并发送给好友,不是吗? 但是,如果一两天之后,我们“忘记”了自己已经完成的歌曲,在倾听其他音乐时(游戏邦注:或者在自己的思维模拟中)我们发现自己之前完成的作品并不完美,如果对结构进行调整能够让音乐的质量提高1倍,那又如何呢? 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某个时刻,将摇滚歌曲或管弦乐曲重复听上百遍之后,漫长的中间章节或主歌已经让我不胜其烦,而且我认为它就是最佳的结果,但是过几天后我又会发现其不足之处。 那么,当我们在进行最终的“剪切和粘贴”工作时,哪些因素能够帮助我们考虑需要做出的选择? 可以说,在音乐方面毫无规则可言,所以这里所说的只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 ![]() Disney-Adventures-In-Melody(from disneydreaming.com)
1、听众期望和个人期望 假设我们正在倾听一首麦当娜流行歌曲,或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曲目。 作为听众而不是作曲人,我们希望歌曲的结构尽可能简单和线性。但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偏爱线性、简单和高效结构的现代认知是两种因素导致的结果:逻辑和习惯。 逻辑:倾听音乐好比是倾听谈话。如果美国总统在电视上发表谈话解释税收增加的行为,那么他在没有任何逻辑连接的情况下忽然将话题跳转到自己的家庭,难道不会让你感到目瞪口呆?坐在电视机前的你可能会吓一跳,至少后悔自己将选票投给了这种毫无逻辑之人,不是吗? 在音乐中,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你从由大提琴伴奏的长笛和小提琴的悦耳曲调转换成由钹和泰国打击乐器组成的金属音乐,你的听众可能会在此刻马上关掉音乐,同时屋中响彻他们的怒吼:“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作为作曲师,对此情况你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回应: (1)不好意思,在制作这个配乐时我相当疲劳,客户定下的交稿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或许我喝了过多的咖啡,不过我肯定会修改这个部分,它会显得更好更“线性化”。 (2)闭嘴!我知道,通常的音乐不会这么做,但是音乐方面本就没有规则,我是个艺术家,这是属于我的作品,我就想将它制作成这个样子!我想要让它显得与众不同! 这两种答案并没有明显的对错之分!如果你不是为满足客户目标,靠客户支付的薪水来维持生计,那么这两者或许都是有价值的选择。 然而,你得确保自己听了十多次后,还能够对此感觉良好。 2、接受批评 找些值得信任的人来倾听你的作品,记住他们的意见,用于将来的作品中:即便他们对某个作品发表的看法与你的想法不符,这些或许也会成为你制作下个作品的有用信息。 我经常让某些人来倾听我的作品,因为我信任他们判断、他们的耳朵,而且让他们感到满意是件很难的事情。我甚至会让他们试听正处在开发过程中的作品,从中得出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效。 让他人为你提出批评意见,这对你在音乐上的成长至关重要。理解人们喜欢或不喜欢某种设计的原因是很有用的,如果你不气馁,他们能够帮助你站稳脚跟,让你记住自己是个有才华的音乐师,总有一天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但是,要记住他们的作用是提出观点和展开讨论,不要让他们的意见成为你的音乐。你是作曲人,你要吸取合适的意见,摒弃不良意见。 3、旋律变得越来越复杂 我经常犯这个错误。我会不断给作品添加新的想法,如果我的想法丰富的话,有时添加的想法就会显得过多,这些想法相互交叉,我最终得到的是没有足够间歇的作品! 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我们都知道,有时候少即是多。确实,这并非通用法则,你有时可能会不同意这种看法,比如在你希望制作复杂音乐时。我们必须承认,有时候复杂的音乐作品也同样迷人。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除了让其变得复杂以及在音乐中安排大量元素外,我们可以让音乐自行发展。 我们在制作一首冒险主题音乐,经过悦耳和漫长的引子部分后,接下来就是主歌部分!要表达出恰当的主题!我们给它留下至少8个节拍来表达内容,不是吗?有时候4个节拍还不够,我们需要将其扩展到8个节拍,然后用不同的管弦乐来填充另外8个节拍的内容,不是吗?
|
作者:秩名 2012-05-16
- ·AR的高端玩法:Magic Leap新专利可治疗色盲 2017-01-22
- ·纪念碑谷开启黑科技 上线AR功能可浏览奇幻建筑 2016-12-13
- ·Rift、 Vive和PS VR对比:哪个更划算 2016-10-24
- ·索尼证实计划推出高端PlayStation 4 将支持4K 2016-06-12
- ·华硕新品发布会召开 VR的较量展前就已开启 2016-05-31